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就是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是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成本控制的基本工作程序如下:
1、制订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成本标准首先包括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但成本计划中的一些指标都比较综合,还不能满足具体控制的要求,这就必须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确定这些标准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1)计划指标分解法。即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分解时,可以按部门、单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或零部件进行分解,若更细致一点,还可以按工序进行分解。
(2)预算法。就是用制订预算的办法来制订控制标准。有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来制订较短期的(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采用这种方法特别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来制订预算。
(3)定额法。就是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在企业里,凡是能建立定额的地方,都应把定额建立起来,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等。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化和经常化。
在采用上述方法确定成本控制标准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计算。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成本指标与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和质量、生产效率等关系),从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出发,经过综合平衡,防止片面性。必要时。还应搞多种方案的择优选用。
2、监督成本的形成。这就是根据控制标准,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不仅要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要检查和监督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艺、工具、工人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所以,成本日常控制要与生产作业控制等结合起来进行。
成本日常控制的主要方面有:
(1)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车间施工员和技术检查员要监督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车间设备员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合要求不能开工生产。供应部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车间材料费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车间材料核算员负责,它要经常收集材料,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
(2)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主要是车间劳资员对生产现场的工时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组织的调整、奖金、津贴等的监督和控制。此外,生产调度人员要监督车间内部作业计划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产、合理派工、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车间劳资员(或定额员)对上述有关指标负责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寻找原因。
(3)间接费用的日常控制。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的项目很多,发生的情况各异。有定额的按定额控制,没有定额的按各项费用预算进行控制,如采用费用开支手册、企业内费用券(又叫本票、企业内流通券)等形式来实行控制。各个部门、车间、班组分别由有关人员负责控制和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
上述各生产费用的日常控制,不仅要有专人负责和监督,而且要使费用发生的执行者实行自我控制。还应当在责任制中加以规定。这样才能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成本的日常控制有群众基础。
3、及时纠正偏差。针对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分别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对于重大差异项目的纠正,一般采用下列程序:
(1)提出课题。从各种成本超支的原因中提出降低成本的课题。这些课题首先应当是那些成本降低潜力大、各方关心、可能实行的项目。提出课题的要求,包括课题的目的、内容、理由、根据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
(2)讨论和决策。课题选定以后,应发动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对重大课题,可能要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4、通过生产管理控制生产成本
基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实时流转动态,把握生产企业人员、设备、物料、工艺等资源有效的利用于生产过程,从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生产质量和生产成本。既可实现对连续制造企业的管理,又实现对离散制造业的生产管理,并能完成对区别于连续制造企业和离散制造企业的复杂混合型企业的生产管理。
生产制造企业通过订单制定生产计划,主要分为主生产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和相应的排产计划。生产计划的制定要求生产物料信息、产能信息和工艺管理信息可靠、准确、详实。生产物料信息不仅包含了一般生产物料的基本信息,同时结合生产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各种专业、特殊的bom信息进行管理,了解详尽的物料结构;产能信息的分析,将加工单位、人员、设备、场地等信息有效的集合,科学分析为排产计划制定提供合理数据,客观上拉动了生产;工艺信息对生产工艺和工序信息进行管理的同时设定工艺标准的参数,明确了MRP物料需求计划中所需物料的信息,MRP物料需求计划也因此更加合理、更具保障力。排产计划的制定每段工期时间都根据主生产计划的交货为最终生产完工期,以此倒推,科学安排每个环节和每个生产周期的时间,综上所述,生产活动开展之前,生产过程需要的时人、机、物以及合理的时间计划等资源的合理利用,摒弃传统的人为经验式的管理,取而代之的则是,科学、合理、高效的信息化自动管理。
根据生产计划,车间进行领料和派工,进入生产过程,而此时在生产过程中的人员、设备、场地、物料、每个工艺标准和每一道工序都已自动生成唯一的计算机代码,并以代码的形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进行信息流转和记录,生产过程全程可追溯生产。此外,软件采用了工业条码技术,成为计算机代码的载体,这样使得生产过程全程可控,实现了可视化生产,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能够实时掌握,促进生产计划的调整,防止信息人为传递时造成信息失真、冗余和虚假。而产品质量也可以通过生产过程中得到控制,前一道工序出现问题将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从事中控制产品质量,防止资源浪费,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合格率。系统自动记录下来的各种数据,生成报表,为生产企业各种考核提供依据,而企业可以依据报表数据按照考核制度,进行考核。
5、通过MES系统控制生产成本
通过MES系统进行管理,管理部门和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订单首先制订出主生产计划,由主生产计划的交货时间作为最终的完工时间,以此倒推,制定出生产周期和排产时间。操作者通过MES系统制定MRP物料需求计划和排产计划,首先要对物料信息和工艺信息进行管理;物料信息的管理除了对产品物料的基础信息进行管理之外,对于一些具有产品结构复杂,工艺工序繁琐,生产形式多样等特点的生产行为,MES系统还对其各种BOM信息进行管理,包括了工程BOM、装配BOM、工程装配BOM、装箱BOM等等,在生产之前就能够对产品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在设置工艺和工序时便能获得基础数据信息支持,而对于工艺和工序进行管理,不仅有基础的工艺管理要求同时结合工序和工艺标准,根据工艺要求的工序和物料,科学可靠的自动制定出排产计划和MRP物料需求计划,高效准确,提高整体效率。
作为生产过程生产实施阶段,传统的生产企业将生产开始到完工转出之间的过程,都称之为“黑箱操作”阶段,也就是说所有生产资料从第一道工序开始直至成为产品转出整个生产过程,不清楚生产物料的流转情况,不清楚每道工序的完成情况,不清楚生产过程中损耗的实际情况,不清楚生产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人为的信息传递方式,造成信息失真、冗余和虚假,所以导致了监督控制无力,信息混乱,效率降低,生产合格率下降,资源浪费生产成本增加。现在通过MES系统,生产过程中的人员、设备、场地、物料、每个工艺标准和每一道工序都已自动生成唯一的计算机代码,并以代码的形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进行信息流转和记录,生产过程全程可追溯生产。此外,MES系统采用了工业条码技术,成为计算机代码的载体,这样使得生产过程全程可控,实现了可视化生产。而产品质量也可以通过生产过程中得到控制,前一道工序出现问题将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从事中控制产品质量,防止资源浪费,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合格率。
生产成本控制的流程图
生产成本控制怎样做好车间管理、怎样做好生产计划、怎样做好主生产计划、怎样做好物料需求计划、怎样做好排产计划、怎样做好物料管理、怎样做好BOM管理、怎样做好生产信息管理、怎样做好产能信息管理、怎样做好车间班组管理、怎样做好车间设备管理、怎样做好车间派工管理、怎样做好生产质量管理、怎样做好生产成本控制、怎样做好工艺数据管理、怎样做好生产线管理生产成本控制方法、生产周期控制方法、生产质量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