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人员管理方法:
1、分级管理。员工来源可由班组长提供。可要求班组长对每月流动人员情况做出统计(何时来,何时走,考勤统计),按月固定期限报给你。
2、办好交接手续。人员调动,但不是说走就走,说来就来的,来和走都必须从你这里办手续。办完手续,调整信息后,与每月班组长报给你的信息进行核对。
3、拟定工作流程。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通常对策,拟定一个细致的工作流程。将日常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并针对现实情况及时进行修订。
4、严格按工作流程管理。对于人员信息,同时保管号电子和文档信息,定期清理。
5、用ERP人事管理软件当然好,但是如果没有条件,用EXCEL也是可以凑合的。可以用工作表保护,禁止不当修改。
随着中国持续的现代化发展,绩效管理正在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已逐步被其他方法取代。对于面临的绩效管理挑战,不同的企业运用了不同的方案。有的公司使用了从下至上的方法,先设定岗位职责,然后设计绩效管理的表格,最后通过提供使用表格的培训,来进行实施。相对而言,另外一些公司的起点要高一些,他们在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时候,会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但到了实施的时候,往往由于缺乏经验而碰到很多实际的困难。
目标分解和制订
:
这是绩效管理过程中最初始的一个环节,指标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企业上下是否能够纵向一致地达成战略目标。把公司的战略目标从上向下进行沟通,是绩效管理很重要的增加值。
根据调查,战略目标制订之后,只有10%的企业能够按计划实施,而90%则是最终不了了之。对个人来说,传统的绩效目标设定是根据岗位职责制订的,有可能每个人岗位职责都完成得很好,但是和公司目标没有什么关系,整体战略没有完成。“这就造成了脱节,正确的做法不是从下到上累加,而应当是个人绩效目标从公司战略纵向分解下来。”博意门咨询的孙永玲博士指出,从战略分解的高度来看,人力资源部门显然力量不足,一定要有公司高层的介入,才能够实现跨部门的推动。分解指标时,还要综合考虑业务指标和行为指标,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的平衡。简言之,就是防止员工为了完成财务上的任务而不择手段,比如有人可能为了提高今年的业绩,影响了明年的工作或者损害了其他同事的利益等等。通过行为指标让员工的工作过程符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约束。在设计指标时,探究该岗位的成功除了业务指标之外还需要任职者表现什么样的行为,以及为客户供的增值点何在,据此制订出一系列“行为标签”。“可以让员工了解企业对自己的行为期望,将其通过合适的方式,一定程度地联结到绩效考核体系会改变员工的行为和做事的方式,如从被动向主动的转换,从管、控制向服务的转换等。”
KPI指标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即所谓硬指标、软指标。如行为指标、过程性指标就很难量化,而像客户满意度、品牌影响等指标有时不易获取准确的数据。企业也不需要盲目地追求量化,有一定主观因素在绩效管理中是难以避免的,为量化而量化,这个指标体系就会复杂而可笑。另外,咨询问们建议,针对员工制订的绩效指标不宜过多,一般4到7个,最多不要超过10项,否则不但重点不突出,管理者也不易于跟踪辅导。